【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曾用名: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ISSN:1672-1810
CN:11-4996/S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434084
被引频次:35739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农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重视土著知识的发掘保存研究与利用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重视土著知识的发掘、保存、研究-5利用云南省农科院()游承俐戴陆园伍绍云云南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金建昌“土著知识”一词来源于英文“lndige. nous knowledge”,其意为“本土的、本地
重视土著知识的发掘、保存、研究-5利用云南省农科院()游承俐戴陆园伍绍云云南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金建昌“土著知识”一词来源于英文“lndige. nous knowledge”,其意为“本土的、本地产的,土生土长的”知识。随着全球对各地民问的、传统的、土生土长知识的重视和发掘利用。“土著知识”一词已广泛运用,同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土著知识是与现代知识相对而言的。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了生存,人类慢慢地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世世代代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着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过去使用,有的至今还在使用,并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因此,土著知识不完全是落后的知识,能持续到今天,证明它符合自然规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人类在繁衍生息过程中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现代知识的雏形,是人类宝贵的资源。随着人们对土著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当今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开始关注对各国各地区土著知识的收集、研究与开发利用。1996年云南省农科院受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PGRI)的委托,由省农科院品种资源站、农科院科技情报所和云南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组成了一个课题组,进行“在云南省创办一份土著知识杂志可行性研究”项目”。其宗旨为:收集、调查云南省以植物资源为主的、有利用价值的土著知识,寻求可传播的途径;保护农民的权益,最终实现由农民创办自己的杂志。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研究(1996年12月1日~1997年4月30日,1997年11月1日~1998年4月30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首先,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走访有关*该项目由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资助收稿日期:1998~10一21单位,与专家学者座谈,对收集土著知识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当访问14位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时,他们一致认为:收集土著知识实际上是在挽救民族文化,挖掘民族文化的潜力;创办土著知识杂志可以较好地保护当地民族的知识产权,调动各民族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积极性,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经过两次历时37天的实地调查,我们走访了9个地、州(市),18个自然村,与100多人进行了座谈,对30多人进行直接采访,并委托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假期搞调查,共收集土著知识近200条,这些知识包括地方植物种质资源、种子保存、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和农产品加工制作、水资源利用等,内容十分丰富。为了真实记录收集的土著知识,课题组实地拍摄照片800余幅、录音磁带20多盒,编辑录像带一盘,建立了一个土著知识计算机专题数据库。在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及各地、州科协、科委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深入民族村寨,直接与农民交谈,在取得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用不同形式宣传他们介绍的土著知识。在国际植物遗传资源所项目官员Dr.PaulQuek和东亚办事处张宗文先生的指导下,项目计划各阶段完成得非常好,受到委托单位的赞赏。为了将我们调查的收获展现在公众面前,保护农民的知识产权,呼吁社会重视土著知识的收集、保存、研究与开发利用,在云南省农科院领导的重视下,在《云南农业科技》编辑部的支持下,课题组以专题合作栏目形式,在该刊1998年第2~5期连续发表所收集的部分土著知识照片和录音采访资料,以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土著知识,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项工作仅仅是收集和1999年第1期云南农业科技宣传土著知识的一个开端:是寻求宣传途径的一种尝试。这几期发表的内容只是华夏传统农业生产浩瀚经验的沧海一粟,并且登载的文字是农民讲述的实录,未进行认真的研究。尽管如此,该栏目以其新颖性和独特性受到了科技人员的肯定,同时受到国际植物遗传资源所的好评,并正在引起国际有关组织的关注。通过对土著知识的调查研究,我们有以下认识:1发掘、保存、研究和利用土著知识应该成为一项政府重视的工作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创造、积累了许多有关作物选择、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种质保存及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等方面的土著知识,并在村社中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蕴藏着巨大应用潜力及民族传统智慧的土著知识已面临消亡的危险。为拯救、继承和发扬土著知识,保护农民拥有土著知识的合法权益,政府应重视对土著知识的收集、保存、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作。2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土著知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随着新品种的引进,当地保存的优良的老品种已寥寥无几。尤其是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大宗作物,新品种的覆盖面已近90%。农民保留老品种只是为了自己食用和保存种子,或者在灾害突如其来时接替新品种。农民们谈到,老品种品质好、抗逆性强,抗病虫害,但是产量低,随着生产的发展,老品种的保存已非常困难。虽然有的小作物,如豆类、荞麦、少数蔬菜还保留着一些地方品种,如不抓紧收集、保存,也将自行消失。国外非常重视作物种质资源的原生地保存,很有道理,因为没有优良的种植资源,就不可能获得现代技术育种所需的优良基因,不断地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3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土著知识农业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类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中,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近些年来,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类在加紧掠夺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据1996年世界经济年鉴报道,在亚太地区,跨国医药公司正企图索取当地资源的专利权,并肆意砍伐森林。在印度,一家美国公司欲享有楝树的专利权;在斯里兰卡,一家英国公司则希望取得当地一种毒蜘蛛的专利权,以作药材之用。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恶化,病虫害侵入,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人们回过头来审视过去的知识时,却惊奇地发现,迄今一些仍在使用的土著知识,无论是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还是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是十分有用的。4土著知识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土著知识不仅在当地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并且还具有未来产品的开发潜力。如大理周城的扎染,原料为药用植物板蓝根,这种药材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用根蓝根染制的衣物对人体皮肤有保健作用。在澜沧县,哈尼族妇女常穿一种叫蓝靛的植物染制的裙子。据介绍,穿了这种裙子,即使卫生条件很差或产妇过早下地干活,也很少有人患妇科病,原因就是蓝靛具有消炎除菌的作用。据最新消息报道,保健卫生纺织品将在世界市场上走俏。近年来,国外保健纺织品的开发生产发展很快,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发出一系列抗菌、防菌、防臭卫生产品,并率先实现商品化。如美国保健产品已转向内衣领域。日本从开发卫生袜子开始,到开发衣着用品新品种,并把经卫生处理的衣料称为健康保健衣料,在商标上加以明显标志。.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zwyczyxbzz.cn/qikandaodu/2021/0717/766.html


上一篇:花卉种原的保存
下一篇: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