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曾用名: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ISSN:1672-1810
CN:11-4996/S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434084
被引频次:35739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农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野生植物保护|保护兰科植物遗传多样性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华西蝴蝶兰 兰花那里植物有800多个属近3万种,极其丰富的物种已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已记录兰花200多个属1700多株。它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兰花物种之一,具有从原


华西蝴蝶兰

兰花那里植物有800多个属近3万种,极其丰富的物种已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已记录兰花200多个属1700多株。它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兰花物种之一,具有从原始到高级的一系列进化群体。


兜兰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

独特价值导致滥采

兰花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观赏兰花的常见种类有大花兰、蝴蝶兰、卡特兰、兜兰、香柏、石斛、万达等。

82属300余株兰花中含有多糖、芪、酚类物质、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和甾醇类等有效成分,可入药。其中有铁皮石斛、铁皮石斛(Dendrobium nobile、Dendrobium huoshanense、Dendrobium debile、Dendrobium fringe,以及同属的相近种)、天麻、白鸡、香菇(杜鹃、单蒜、云南单蒜)等。收录于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多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滥采野生兰花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栖息地的衰退和栖息地的恶化,我国的野生兰花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威胁。

2017年中国被子植物濒危等级评估结果显示,兰花科是灭绝物种最多的科(4种灭绝,1种区域灭绝),也是受威胁最大的科。种(653种)。


野生兰花资源图片来源图书馆: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

兰花植物濒危系统

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前提。

兰花的濒危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在因素主要与兰花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生物学特性有关。

由于兰花的种子很小,不能储存养分,发芽阶段所需的养分依赖于菌根真菌。因此,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发芽率极低。

大多数兰花与传粉者形成了共同进化关系,有的甚至形成了一对一的专性授粉关系。如果传粉者受到威胁,就会直接影响相应兰花的结果。 ,繁殖能力,进一步影响其生存。

另外,一些野生兰花个体种群太少,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濒临灭绝。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栖息地破碎化甚至丧失、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

兰花植物高度依赖栖息地,对栖息地的要求极其苛刻。土地利用的变化、种植园的开发以及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都会造成兰花栖息地的破碎化和丧失。

生境的破碎化和丧失,一方面直接影响兰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方面危害兰花中传粉媒介和菌根真菌的生存,间接影响兰花的生存。兰花的授粉、种子萌发等繁殖过程极大地影响了种群的更新能力,导致野生兰花资源不断减少。

兰花植物高度适应环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会影响其生长和水循环过程。通过观察深圳野生墨兰的繁殖行为,我们发现其种群动态随气候变化而波动,气候变暖和降雨失衡已成为其种群发展的致命因素。

许多兰花具有观赏或药用价值,易被人类过度采集,直接导致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我国兰花研究热点之一的西双版纳兰花研究属超采。

此外,还研究了影响我国野生兰花物种丰富度的主要人为因素。研究发现,随着道路密度的增加,野生兰花的数量会减少,人为干扰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收藏销毁。


国家兰花保护图片来源中: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

保护遗传多样性很重要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先决条件,其多样性水平决定了物种的长期生存能力和进化潜力。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高,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就越强。

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通常是不可逆转的。一旦被摧毁,几乎不可能恢复。保护遗传多样性对物种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植物由于其固定的生长和栖息地的破坏,只能被动地应对环境变化。他们只能被动地应对环境变化。因此,保护??遗传多样性对于濒危植物的保护尤为重要。

兰花作为植物保护的旗舰,一直关注着自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在今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石斛(42种)、兰花(15种)、兜兰(15种)是兰花中的(104种)种),其中包含的种数最多的 3 个属也是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热点群。

铁皮石斛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其遗传多样性较高,说明它可能不具备濒危遗传基础,人为破坏采集和栖息地破坏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zwyczyxbzz.cn/zonghexinwen/2021/0807/785.html


上一篇:“纯色”桃品种改良有了遗传机制基础
下一篇:乘风破浪的孟佳出道十年,跌宕起伏,每一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