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曾用名: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ISSN:1672-1810
CN:11-4996/S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434084
被引频次:35739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农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撒坝猪与楚雄彝族文化的交融及其影响(2)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 撒坝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5.1 与进口的长白、约克、杜洛克等品种相比 撒坝猪生长缓慢、屠宰瘦肉率低、饲料报酬低等缺点的存在,是存栏量

5 撒坝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5.1 与进口的长白、约克、杜洛克等品种相比

撒坝猪生长缓慢、屠宰瘦肉率低、饲料报酬低等缺点的存在,是存栏量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展撒坝猪杂交组合试验、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5.2 各级各部门、科研院所和各县市的大力支持

以楚雄州种猪种鸡场为试验中心,撒坝猪品种选育工作从未间断,40多年来,分别引入国内外优秀猪品种开展了较多的杂交组合对比试验,以撒坝猪为母本成功选育出新品种——滇撒配套系,2009年在十县市新建撒坝猪扩繁场10个,累计推广滇撒母猪头,但都因滇撒猪优质不优价和打工经济的影响,至2015年滇撒猪扩繁场由10个减少到只剩下2个,全州滇撒母猪存栏量降至3120头。

5.3 发挥撒坝猪优点、开发体现优质优价新品种选育是当务之急

为避免少走弯路,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撒坝猪与彝族文化渊源流长、交融渗透较深,有着密不可分之缘。为此,研究撒坝猪的发展空间,首先得研究彝族文化。实现撒坝猪与彝族文化的深层次交融,才能充分发挥撒坝猪的品种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的资源优势。在省、州农业主管部门、云南农业大学、楚雄州科协等单位的大力指导下,楚雄州种猪种鸡场自2014年起开展了撒土黑猪新品种选育工作,特别是2015年省级科技专家服务站的建立,为撒坝猪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楚雄州种猪种鸡场在融合彝族文化的同时,还融合农业一二三产业的探索,开展了牧草种植、生态放养、撒土黑猪肉专卖、撒土黑猪肉特色餐饮连锁、肉品加工及销售的产业链发展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撒坝猪存栏数减少的原因及对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影响

6.1 撒坝猪存栏数减少的原因

6.1.1 撒坝猪生长慢、屠宰率低、饲料报酬低的劣势,严重制约着撒坝猪大面积推广

如何开展撒坝猪杂交组合试验、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将撒坝猪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研究探索独具特色的彝族饮食文化密不可分。

6.1.2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影响下

撒坝猪近年来受到外来品种的冲击,具有生长慢、屠宰率低、饲料报酬低缺点的撒坝猪逐渐被生长快、屠宰率高、饲料报酬高的长白、约克、杜洛克等外来品种取代。

6.2 撒坝猪对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影响

6.2.1 楚雄州贫困户主要分布在全州十县市的山区、半山区,居住人口彝族相对较多。

2016年以来,具有撒坝猪血缘的滇撒母猪成为楚雄州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种猪品种的首选。

6.2.2 随着撒坝、滇撒猪在彝族人生活地区养殖数量的增多和楚雄州种猪产业化探索的深入

将有力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和楚雄山地牧业的发展,对彝族文化及饮食文化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撒坝猪的品种特征

1.1 撒坝猪外貌特征

体型中等,体躯狭长。头中等大,额窄、有八卦或不完全八卦皱褶。耳中等大、耳根软而下垂。嘴筒长,腹部下垂明显。臀部稍尖斜。四肢坚实有力。尾粗长,尾根低。乳头5~8对,排列整齐、对称。全身黑毛,少数火毛,少数头、四肢和尾尖白色。撒坝母猪成年体重:大型母猪120~160kg,中型母猪80~120kg,小型母猪40~80kg。

1.2 撒坝猪繁殖性能

性成熟早,初情期公猪2~3月龄,母猪4~5月龄;配种年龄公猪5~8月龄,母猪6~9月龄。母猪发情周期()天。妊娠期(114±2)天。

2 撒坝猪的起源及历史变迁

2.1 撒坝猪的起源及与彝族历史渊源

2.1.1 彝族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云南楚雄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渊源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2.1.2 彝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在数万年的劳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征服自然的经验和知识。如何从自然环境里获取食物,如何在艰苦条件下生存,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方式。狩猎便是彝族生活的组成部分,狩猎而来的野猪,在猎物十分充沛的情况下,经彝族人养殖逐步演变成了家猪——撒坝猪。由此可见,撒坝猪与彝族历史渊源密不可分。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zwyczyxbzz.cn/qikandaodu/2020/0928/379.html


上一篇:生物技术政策与法规教学探讨
下一篇:全长cDNA文库构建技术在运动遗传资源利用中的